近年來,我國的家庭農場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,政策體系基本建立,名錄制度逐步健全,示范創建成效明顯,聯合合作積極推進,支持服務不斷優化。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填報數量大幅增加,大量符合條件的規模農業經營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享受指導服務。生產經營規?;?、標準化、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,經營效益穩步提升。截至2020年4月底,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填報數量超過87萬家,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增長約2.6倍,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、促進現代農業發展、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培育發展家庭農場,需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則。
(一)堅持農戶主體。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要以農戶為主體,在此基礎上,積極探索家庭農場的多種發展模式。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,首先就是要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。在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,要鼓勵那些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,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,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與聯合。
(二)堅持規模適度。要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,實現最佳規模效益。特別要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過度集中,防止“壘大戶”。實踐中,家庭農場經營的規模多大最適合,標準就是看效益。只要是實現了最佳規模效益,規??梢源簏c,也可以小一點。未來,要引導家庭農場以效益論英雄,而不是以規模論英雄。
(三)堅持市場導向。要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,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家庭農場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,加強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引導和支持。要提高家庭農場的市場競爭力,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發展壯大。政府的作用就是保駕護航,做好引導和支持,切忌行政干預,搞強迫命令。
(四)堅持因地制宜。要鼓勵各地立足當地實際,確定發展重點,創新家庭農場發展思路,務求實效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要根據本地資源稟賦、經濟社會發展等條件,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培育發展家庭農場,要多模式培育、多元化發展,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。
(五)堅持示范引領。要發揮典型示范作用,以點帶面,以示范促發展,總結推廣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的示范典型,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。同時,還要樹立一批一批的典型,總結好的經驗,推廣成功做法,從而促進全國家庭農場快速發展,穩步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。
目前家庭農場發展重點已逐步從“培育發展”向“提升發展”和“融合發展”轉變,以發展生態農業為核心的家庭農場,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探索,還需要科學的發展路徑。家庭農場發展生態農業,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:
一是堅持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。生態循環發展是家庭農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,為提升農場的可持續性水平,將生態、效益與農業的功能結合起來,同時還可以把農業的觀賞功能、旅游功能、農業的文化結合在一起。
二是堅持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。農場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條件,合理確定發展計劃。要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,包括當地的資源情況,來實現最佳的規模效益。這個過程中,特別是要防止片面地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過度集中,要防止“壘大戶”。
三是堅持多元化的產品組合。農場應注重產品的多樣性,提高市場競爭力水平。堅持長短結合,發展多線產業,通過產品多元化、類型多樣化,應對市場風險,確保收益穩定。家庭農場可以開展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,推動品牌建設。
四是堅持品質為先的經營觀念。家庭農場應始終堅守誠信經營,嚴格生產標準以保證產品質量,依靠產品品質取得了良好口碑和效益。要堅持“寓管理于服務”的工作理念,增強服務意識。
五是堅持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。家庭農場應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產業、休閑農業、創意農業,拓展互聯網銷售模式,加強與文化旅游等二三產業融合,促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。
六是堅持多層次的合作機制。堅持家庭農場與其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,注重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,逐步實現不同主體間的優勢互補。比如“農業龍頭企業+農民合作社+家庭農場”“農民合作社+家庭農場”“農業合作組織+家庭農場”“鎮農投公司+家庭農場”“農機合作社+家庭農場”。家庭農場可以與相關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資金、技術和市場等方面加強合作,形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,提高農業經營效益。鼓勵家庭農場發起或者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。同時推動家庭農場和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合作關系,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。
文章標簽